
自2019年年底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連續出現多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隨著疫情蔓延,我國其他地區及境外也相繼發現此類病例。截至目前為止,全國感染病例近十萬例,并且有全球蔓延的趨勢,引起世界范圍內的恐慌。

建立冠狀病毒疫毒襲肺證小鼠病癥結合模型
為使疫情盡快得到控制,保護人類健康,根據《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中醫治療方案提到的新冠病毒臨床初期至中期病癥表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ABSL-2生物安全實驗室利用春節假期,模擬建立了冠狀病毒疫毒襲肺證小鼠病癥結合模型,旨在通過該模型為臨床用藥提供實驗室基礎。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作為中藥研究開發的國家隊,同時也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所在單位,一直是我國中醫藥研究的中堅力量。
ABSL-2生物安全實驗室,前身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病毒研究室,成立于1972年,是國內最早進行中藥抗病毒研究的單位,也是目前唯一的國家級專業從事中藥抗微生物感染的機構。自創辦以來,在我國歷次重大傳染性疾病流行的防治研究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該實驗室通過檢測冠狀病毒肺炎疫毒襲肺證病癥結合小鼠的肺指數、肺部病毒載量、外周血CD4+ T淋巴細胞、CD8+ T淋巴細胞、總B淋巴細胞百分比、胃動素、胃泌素含量和各項炎癥因子指標數據,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表征進行嚴格對比,發現結果與臨床數據反映一致,可以確定該實驗室模型構建成功。

基于動物模型對臨床用藥進行藥效學評價
實驗室利用冠狀病毒肺炎疫毒襲肺病證結合小鼠模型,對一些臨床用藥進行體內藥效學評價,發現其中一些藥品能夠在降低冠狀病毒肺炎疫毒襲肺證小鼠肺指數、降低肺組織病毒載量、提升小鼠外周血CD8+T淋巴細胞、CD4+T淋巴細胞和總B淋巴細胞百分比,降低小鼠肺組織中TNF-α、IFN-γ、IL-6、IL-10含量,降低小鼠血清中MTL含量方面都有顯著的效果。
目前,我國大部分省份的部分醫院已將中成藥應用于新型冠狀病毒臨床觀察期和臨床治療初期,并且有統計數據顯示多數品種在臨床已取得了一定效果。

熱炎寧合劑的藥效學研究
熱炎寧合劑為《中國藥典》品種,由蒲公英、虎杖、北敗醬、半枝蓮四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用于內郁化火所致的風熱感冒、外感風熱、咽喉腫痛,口苦咽干、咳嗽痰黃;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支氣管炎、單純性肺炎見上述證候者。

文獻報道,熱炎寧合劑在治療呼吸道感染、感冒發燒、急性咽炎、肺炎等許多呼吸系統疾病方面療效顯著,先后被確定為陜西省重點傳染病中醫防治用藥,陜西省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指定用藥,多家醫院將其作為臨床一線用藥用于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目前,熱炎寧合劑已在陜西、湖北等省份部分醫院應用于新型冠狀病毒臨床觀察期和臨床治療初期,并且有統計顯示其在臨床上能夠顯著改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臨床癥狀,減少普通型向重型轉化的比例。
ABSL-2生物安全實驗室與清華德人西安幸福制藥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冠狀病毒肺炎疫毒襲肺病證結合小鼠模型,對熱炎寧合劑進行了體內藥效學評價。

本次研究發現熱炎寧合劑能較好治療疫毒襲肺證冠狀病毒肺炎BALB/c小鼠,其在改善肺部病變,增強小鼠胃腸道功能,提高小鼠自身免疫機能,降低體內炎癥因子表達方面均有一定療效,可供為臨床研究提供參考。

相關研究成果《熱炎寧合劑在評價人冠狀病毒肺炎疫毒襲肺證中的應用》將發表于《中國中藥雜志》,已在中國知網推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專題研究成果網絡首發平臺(OA)”上進行網絡首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